位置: 网站首页 > 信息公开 > 基本信息 > 正文

ANHUI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

安徽外国语学院2016年工作总结

来源:      时间: 2017-03-31     热度:

2016年是我校全面实施“十三五”发展规划的开局之年,学校以扎实推进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建设为重心,加强教学基本建设,规范教学管理,深化教学改革,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,建立并完善学院教学质量保障体系,提升整体办学水平。在董事会领导下,在党委保障支持下,学校行政领导班子带领全校教职工,紧紧围绕本科教学合格评估建设工作,凝心聚力,开拓创新,积极推进各项事业不断发展,基本实现了年初确立的各项主要目标。

一、招生工作顺利完成,专业建设取得新进展

2016年省教育厅下达我校招生计划4700名,其中本科2300名、专科2400名。我校在安徽、河南、广东、福建、江苏、四川等六省招生,广东、福建两省份招生纳入二本批次。今年我校本科文科录取高出省控线6分,理科录取高出省控线7分,艺术类录取高出省控线8分;专科理科录取高出省控线15分,文科录取与省控线持平。本专科实际报到入学4163人,其中本科报到率91.97%,专科报到率87.28%。今年秋季,在校生达到13350人,其中本科生7079人,占在校生总数的53%。

学校继续发展本科新专业,调整专业结构,发展重心向涉外经济、管理和艺术类专业转移。今年新增保险学、阿拉伯语、审计学、会展经济与管理、视觉传达设计等5个本科专业,现开设本科专业已达25个,涵盖文学、管理学、经济学、艺术学等4大学科门类,其中外国语言语种已有英语、德语、法语、西班牙语、俄语、日语、朝鲜语、阿拉伯语8个,成为安徽省开设外国语语种最多的本科高校。

二、评建工作全面开展,内涵建设继续推进

学校全面启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工作,坚持“以评促建、以评促改、以评促管、评建结合、重在建设”的指导思想,以提高本科教学质量为目标,继续推进内涵建设,按照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指标体系的内涵要求,促进学校整体办学水平的进一步提高。

校领导多次召开评建工专题会议,研究评建策略,部署评建工作进程。成立了“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迎评领导小组”,董事会、党委和校行政的领导都加入领导小组,领导小组下设评估办公室和硬件建设保障办公室。 制定了《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实施方案》和《合格评估指标责任分解表》,在评建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,分设8个工作小组,明确分工,落实责任,重点解决重大建设项目、跨部门沟通、协作建设项目等工作。近期,学校又召开了全校中层干部的迎评促建动员会,全校动员,齐心协力做好评估工作。

三、教学质量不断提高,质量监控体系进一步完善

学校进一步规范教学管理,强化质量监控,加强教风学风建设。建立健全教学督导委员会,完善教学督导制度,以规范教学为切入点,通过教学检查、听评课制度,凝练教风学风,提高教师业务水平,形成规范教学、科学教学的教学常态。学校坚持校领导带头听课制度,校党委书记带头,校领导班子深入教学一线听课、评课,起到了很好的指导和督导作用。

教务处牵头,以迎评促建为契机,增订本科教学管理文件,补充教务档案,在授课、考试各环节建立了标准,并严格要求,专项检查,各个教学环节初步符合了评估要求。根据行业和社会需求,结合学校定位特色,各院部制定、修订了2016级“本科人才培养方案”,明确应用型课程要求,以培养学生应用能力所需的专业知识来构建课程体系,采取模块化课程设计,引进网络课程,深化人才培养内容与方法改革,为本科人才培养正规化夯实基础。并组织进行了专业设置的论证,为学校的科学发展奠定了基础;出台《学分制管理规定》和《学位授予细则》,在2016级新生中实行学分制管理;顺利完成“本科数据状态平台”的填报和《教学质量报告》的撰写。

学校积极响应双创精神,开设创业基础、就业指导课程,举行知识讲座、创业意识培训等活动,促进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提高。并以共建实习实训基地、开设定向班为抓手,在课程设置、教材编写、师资培训、学生培养等方面,进行校企深度合作,构建“互利多赢”的良好校企合作关系。于2016年12月成功举行了“双创”成果交流会,受到好评。

随着我校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,在全国、全省各类竞赛中硕果累累,在“2016年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”中,获安徽赛区一等奖3人;在“2016外研社杯”全国英语大赛中,获安徽赛区二等奖3人、三等奖3人;在“第五届全国高职高专日语技能竞赛”中,获个人赛三等奖1人、优秀奖1人和团体赛二等奖;在“第六届加计学园杯”日语演讲比赛中,获三等奖1人;在“傅雷杯翻译大赛”中,获日语二等奖1人、朝鲜语三等奖1人;在首届“安徽省大学生国际贸易综合技能大赛”中获二等奖2项;在首届“国元证券杯”安徽省大学生金融投资创新大赛中,获二等奖2项,三等奖1项。全年共计获得省级以上奖项20项,比去年增长了150%。2016年,我校有13名本科毕业生顺利考上研究生,显示了本科教学的成果。

四、教科研力度加强,项目质量明显提升

学校鼓励支持教科研工作,积极指导青年教师申报项目,大力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,教职工申报项目的积极性明显增强,项目质量也进一步提高。2016年申报各级各类项目约170项,项目申报数量比2015年增长约70项。获得立项的项目有32项,其中获得省社科规划青年项目1项,这是我校在省部级课题立项上获得的重要进展,另有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项目5项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重点项目2项,校级“创新创业”科研项目重点项目4项、一般项目20项。全年立项63项,比去年增长40%。

科研处牵头组织了“校级创新创业项目研究成果交流会议”,并首次印制会议论文集,促进校内科研成果和经验的交流,取得了良好效果。

同时,为培养师生的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,活跃校内学术氛围,学校举办了系列学术讲座,全年累计20场,拓宽了师生的学术视野,提升了整体教科研水平。

五、党建工作扎实推进,思想政治教育卓有成效

在党委的正确领导下,学校以“两学一做”学习教育为抓手,积极开展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,增强创新力、协调力、执行力、凝聚力,推动学校改革发展建设。

学校进一步加强党员发展监督,严格程序,规范手续,保证党员发展质量。2016年,参加党校培训学员907人,发展预备党员301人,预备党员转正225人,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突显。

召开庆祝建党95周年暨“两优一先”表彰大会,重温党的光荣历史,讴歌当的丰功伟绩,并对在学校改革发展中做出突出贡献的4个先进的那个组织、15名优秀共产党、4名优秀党务工作者进行了表彰。

按照省委、省委教育工委的要求,我校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,精心组织安徽省委第十次党代会代表选举工作,选出党代表1人,得到全体党员干部群众的公认和省委的审查批准。

学校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主渠道作用,通过演讲比赛、征文比赛、辩论赛、主题班会等多种有效形式,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成效。

六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,学生工作与时俱进

学校始终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,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中心,以维护安全稳定为重点,以构建和谐校园为目标,以加强辅导员、学生干部队伍建设为抓手,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生工作。在兼顾学生思想教育的同时,重点加强国防教育、诚信守法教育、文明礼貌教育、行为规范教育、安全教育等学习教育活动。

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,加大对辅导员常规工作的考核力度。组织6次辅导员专题培训,选派2名辅导员参加教育厅举办的辅导员岗前培训,2名辅导员参加合肥赛区的辅导员职业技能竞赛,1名辅导员获“2016年全国民办高校优秀辅导员”,开展第五届学校辅导员职业技能大赛,首次利用“互联网+”方式评选出2016年5位优秀辅导员。还在各二级学院班长联合会的基础上牵头成立了全校性班长联合会,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带头作用,争取打造学生自我要求、自我教育、自我管理、自我约束、自我发展的管理机制。

顺利完成了各类奖助学金的评定工作,共评出国家奖学金16人、国家励志奖学金354人、国家助学金2733人、学院奖学金558人,金额共计1004.42万元,比去年增长22%。评选出双优生71名,三好学生465人,优秀学生干部203人,十佳班级10个,营造了学习先进,赶超先进的良好校风、班风、学风。

积极打造校园文化品牌,坚持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,学生业余社团活动、文化艺术活动、体育健康运动丰富多彩,校园文化蓬勃发展。我校学生获“第十三届安徽大学生记者峰会征文”一等奖1人;“2016年全省大学生演讲比赛”三等奖1人、优秀奖1人;“2016年合肥大学生艺术季舞蹈比赛”第九名1项、优秀奖1项。

七、师资队伍建设大力推进,人事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

根据学科专业发展和办学规模的扩大,尤其是本科办学的需要,学校积极组织实施师资队伍建设引进、培养、稳定三项工程。全年共引进教职工145人,其中专任教师95人,辅导员28人,行政教辅22人;副高以上职称5人。

经董事会批准,人事处认真组织实施,调整优化了教职工工资体系,向一线教师和高职称、高学历教师倾斜,通过提高待遇来稳定高级人才队伍。同时,进一步修订完善各类管理制度5项,提高人事管理的科学化水平。

在主管部门指导下,高等学校专业技术职务申报评审工作首次在校内进行,我校评定了31名讲师,另有3名副教授也顺利通过评审,打破了近两年没有评得副高职称的困局。同时,认真做好教师资格认定工作,61人获得高等学校教师资格证。教师的专业、学历、职称、年龄结构进一步改善,教职工整体素质有新的提高。

学校加大人才培养、培训力度。完成了首次处级干部竞聘工作,新提拔处级干部14名,助理8名;组织、申报国内访问学者1人;受理攻读博士学位1人;组织高等学校教师岗前培训99人,其它培训18人;完成新聘员工培训和人事制度培训。

国际旅游学院启动“美国万礼豪程项目之教师赴美研修项目计划”,1名教师顺利通过美国芝加哥德保罗大学酒店管理学院的面试,将于2017年3月赴美研修。

八、就业质量继续提高,创新创业教育不断强化

我校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和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,建立健全就业工作体系,2016届毕业生总合计3030人,其中本科毕业生1057人,就业率86.94%;专科毕业生1973人,就业率92.95%。

坚持就业工作“一把手”工程,不断提高就业指导水平,对我校37名家庭困难、就业困难的毕业生给予了就业补贴;健全完善就业工作制度,强化考核激励,评选2016届毕业生就业先进单位1个,就业先进个人5人;以校园招聘为就业工作主阵地,整合各方资源,培育就业市场,2017届就业双选会一次性提供3000余个就业岗位,另组织了京东方、南方航空、厦门航空、科大讯飞等32场专场招聘及宣讲会,提供2000余个就业岗位;积极组织毕业生参加大学生村官、西藏专招计划、基层公益性服务岗位等就业项目,开辟新的就业渠道,加强校企合作,建立灵活的就业机制;开通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站嵌入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一体化服务平台,利用新媒体资源搭建就业信息平台,做好毕业生的追踪服务工作。

学校积极引导和推进在校大学生参与创业实践活动,提升创业能力,开展创业模拟实训及创业意识培训课程,参训人数达到960人次;成立大学生就业创业协会,定期举办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、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等双创活动;设立的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,免费为创业者提供场地及政策咨询;举办“昆山花桥杯”职业规划暨创业大赛校内选拔赛,评选出优秀项目参加省级职业规划暨创业大赛,营造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创业设计的浓厚氛围。

2016年,我校参加了由中国民办教育协会指导、中国民办教育协会高等教育专业委员会主办的“全国民办高校2016年质量提升暨创新创业教育示范学校经验交流大会”,荣获了“全国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文化建设奖。”

九、安全稳定常抓不懈,保障服务能力稳步提升

学校始终坚持安全稳定常抓不懈,进一步落实安全稳定包保责任制,坚持总值班制度,建立健全安全稳定工作的长效机制,全年学校未发生重大安全稳定事件,保持了良好的安全稳定局面。继续完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校园安全稳定预警系统,完善校、院系部门二级协调联动体系,继续强化教育和防范工作,保卫处、学生处、二级学院等紧密配合协调,坚持全方位、多维度、多形式地开展安全稳定教育,收到了很好的成效。

校办公室提高统筹协调能力,顺利完成“教育事业统计”报表的填报和教育厅、民政厅联合开展的年检工作,并进一步加强总值班制度的监督落实;总务处提高食堂、热水等后勤保障的服务水平,维护校园绿化美化;资产管理处强化制度执行,做好资产清理与物资保障;图书馆加强图书资料建设,做好图书采购、接受赠书及编目整理工作,5万册图书采购到位;实验实训中心在实验室建设、保障教学、服务学生等方面也做出了积极努力。

安外后勤服务公司进行了改制,与学校分开管理,更专业、更规范、更便捷地为师生服务,提高了服务质量。

财务处进一步加强精细化管理,注重管理实质;科学预决算,发挥预算导向作用;合理调度资金,强化成本节约意识;加强会计核算与管理,保证资金安全;提高办学收益,实现办学结余。截至2016年12月31日学校总收入达14177万元,其中学费收入12324万元,住宿费收入1660万元,其它收入193万元。全年总费用支出11355万元,收支节余2822万元。至2016年12月31日,学校总资产已达65156万元,从而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。

国际交流积极推进,合作方式日趋多元

学校根据“高层次、高起点、有特色、国际化”的建校方针,单独成立了国际交流处,以此为抓手,更好的开展对外交流合作。

今年,在和澳大利亚、日本、韩国3个合作办学项目的基础上,开展了8次国际交流和访问。先后与日本久留米专修学校、韩国顺天乡大学、美国圣托马斯大学、日本大原学园、日本ACC国际交流学园和泰国博仁大学6所高校在教育和学术领域开展深入的交流,涉及学分互认、语言考核标准、攻读硕士学位以及双方师生交流等方面,极大地丰富了我校的国际合作资源,树立了良好的办学品牌。

在扩大合作资源的同时,更加重视合作服务的水平。帮助部分非语言专业学生选修日语、韩语课程,拓展非语言专业的国际交流和合作,注重培养更多学生的国际化意识;多次举办“国际合作办学专场说明会”,向学生及家长详细介绍各项国际合作项目,指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出国项目;利用寒暑假组织学生到国外实习和参加修学交流实践活动,让学生们可以零距离地接触外国语言和文化;推选7名学生作为交换生,赴韩国顺天乡大学、白石大学、新罗大学学习,为以后深化合作奠定基础。

十一、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

1、招生工作形势依然严峻。随着生源萎缩,招生及生源质量将是影响学校发展的重要因素。

2、人才培养模式要继续创新。教学改革还需深化,本科专业和课程建设要继续加强。

3、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要继续强化。

4、人才队伍建设需要继续加强。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、职称结构需要优化,学科专业人才梯队尚未形成,教学管理队伍建设需要继续提升。

5、基础设施和办学保障能力还不能完全适应办学规模增长的要求。校园监控尚未到位,留有严重的安全隐患;实训室和图书建设要继续加强;资源配置需进一步优化。

6、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要继续加强。

7、校领导班子要尽快充实,进一步提高班子的领导能力和专业水平。

8、改革创新力度不够。要从上到下都进一步加强办学理念、教育思想的转变,继续深化改革创新。